企業(yè)文化
company culture
村子里的那口水井,聽說是父輩的父輩們合力修建的,可見年代久矣。它像一位長者見證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。長大后,回老家的次數(shù)越來越少,但每次回去,我都會在它身旁駐足,縈繞在耳邊的是清脆的歡笑,浮蕩在腦海的是滿滿的回憶……
小時候,每逢去上學(xué),伙伴們總忘不了在村里的那口水井旁逗留,尤其是鳥啼蟲吟的夏天,坐在井旁的樹蔭下,時而討論習(xí)題,時而嬉戲歡笑,時而跑去喝兩口井水?;锇閭兌紝W(xué)會了這樣的操作:將方便面揉碎倒進調(diào)料,然后捏住袋口搖勻,接著加入剛從村井里接的水,悶個兩分鐘便開始徒手享用,很多時候,大伙一路吃,一路晃,慢慢悠悠到學(xué)校了,一包特別的“泡面”也就下肚了,那滋味真是爽翻天。鄰村的好朋友不禁感嘆:“你們村井水的味道確實比較特別!”“那是!”當時我驕傲得鼻孔都快翹到天上去了。確實,村里的那口井,井水清醇甘美。勤勞的使者蜜蜂可是識貨的,夏日炎炎,它們飛累了便會來到村井的溢流口解渴。
那年夏季發(fā)洪水,水勢高漲直接漫過了村井,它受傷了。于是,父輩們不約而同地拿著鐵鍬、水桶來掏水井,大家有說有笑,甚是和睦。突然,王叔大喊:“井子拐角角這兒有個西瓜……”這下樂壞了不遠處玩泥巴的我們,我們?nèi)讲⒆鲀刹脚艿礁?,看著比平時個頭大一倍的花皮西瓜異常的親切,不知甚時動作麻利的馨媽媽從家里拿來了菜刀,伙伴們眼睛滴溜溜轉(zhuǎn)動著,期待著。“嘭”!瓜被切開了,父輩們贊嘆著:“好瓜……”我忘記了吃到嘴里的那塊西瓜具體是誰遞的,也沒顧慮客氣,只記得那是我印象中吃過的最甜最冰爽的西瓜,與村里的長輩、伙伴一塊。感謝村井,讓我在幼小的童年第一次體會大集體的分享與和睦。
村井在父輩們的精心呵護下,恢復(fù)了原貌,井水也一如之前那般清澈甘甜。陜北夏季遇洪澇也會遭受干旱,鄰村菜園的蔬菜各個耷拉著腦袋,奄奄一息,眼看著隨時都可能倒下。我村的菜園卻有著另一番生機,這一切當然歸功于村里的那口水井,它像位母親一樣竭盡全力地貢獻著她的乳汁,白天黑夜,它樂此不疲,服務(wù)著,守衛(wèi)著勤勞的村民。
我戀慕水井,它不僅澆灌著菜園,更默默哺育著村里的老少,當然,我對它有更深的情,因為它讓我對父親多了一些記憶。人們都說女兒是父親的棉襖,我沒太多感受,記憶中總覺得自己是父親身后的尾巴,我喜歡一路跟隨,記憶中父親再忙都會時不時瞅瞅奶奶的水甕,時而清洗水甕,時而到村井那挑一擔甘甜新鮮的水倒進奶奶的甕里。提起挑水,大多陜北人可能聽過跨年挑水的故事,新年來臨之際,左鄰右舍的桶擔踢里哐啷,那是大家爭先恐后去村井挑水,因走路太著急碰到了石頭或者其他東西,傳說挑的水,代表著金銀,代表著來年的收入與財富。每年,母親都會按點讓父親去挑水,直至水甕快要溢流,然后手腳麻利地跑出家門,在院子里放一串長長的鞭炮,寓意辭舊迎新。其實打小我對這習(xí)俗是半信半疑的,但我喜歡這種氣氛——歡樂盛大的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加之外邊此起彼伏的鞭炮聲,激動,激動得沒有睡意……我指指水甕,母親示意我悄悄地,甭說話。
長大后,村子里一家更比一家富,我想可能真的是村井的功勞,當然,跟挑金銀的傳說無關(guān)。水井的存在,讓我們切身體會著父輩們的身體力行與勤勞孝心,父輩們的點滴激勵著我們用勤勞的雙手與智慧的大腦創(chuàng)造財富。它的存在,留給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太多寶貴的財富。我終于明白為何我愛村井愛得那么深沉,那么執(zhí)著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