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文化
company culture
春雨又一次灌溉大地,洗去冬天的蕭條,喚醒綠色和生機,而我的思緒也飄到了九天之外?!段饔斡洝防飳O悟空稱雨水為“無根水”,讓我記憶尤為深刻,是藥引亦是良藥,長大后也才明白,杜甫說它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深刻含義,莫名地,就是喜歡它。
傷心時,它像是伙伴,滴滴答答奏樂陪伴;高興時,它像是益友,清清涼涼降溫送爽;叛逆時,它像是被傘約束下僅有的一片天空;成熟時,它像是被傘庇護下僅有的一角安靜;它是莊稼地催生小麥的神器,它是城市里洗滌塵土的法寶,但它更是奶奶手里勤儉節(jié)約的秘訣。
蒙蒙細雨時,牛毛般的雨水并不會帶來太多的干擾,奶奶仍會在院子里忙碌,銀發(fā)從里的星星點點水珠,細看去多了幾分神秘和魅力。雨再大些,樓梯旁屋頂的下水管下面便接一個桶,開始時的雨水總是污濁的,不必太擔心,多接一會,沉淀久了,除了桶底些許的沙粒,上層的水會清澈地像自來水一樣。
這時候,奶奶先是用盆倒出半桶水來,然后再將剩余的半桶水沿著屋門口的水泥地面一潑,足足地將地上的塵土沖出去一大截遠,多沖幾次,地面便煥然一新。我坐在門里寫著作業(yè),不時抬頭看看雨,再看看她,70多歲的老人仍是干凈利索,倒出來的水她總是用來洗洗衣服,涮涮拖把,擺擺抹布,總之就是用水的家務活都過上那么一遍,有時她也會叫我?guī)兔Γ粗@樣我總是不解的,便問她:“這樣能省幾個錢?。俊彼鼗厣弦痪洌骸皼]必要浪費的,就不浪費了,省下的就是掙下的。”
其實,不僅是在水的使用上奶奶節(jié)儉,在吃飯的問題上,她更是出了名的“嚴苛”。不準剩飯是她的第一準則,吃多少舀多少是她的執(zhí)行標準,若是有一丁點兒浪費的,被罵一頓并且罰站那是跑不了的,更為可怕的是小朋友來找我玩時,讓她們看著我把飯吃完,好不尷尬。久而久之,我也養(yǎng)成了習慣,舀到碗里的必須是要吃完的。記憶中有一次我哭著反抗,她長長地嘆上一口氣,還是那么緩緩地說上一句:“你們現在是生活好了,不知道餓的滋味了,浪費糧食,那可是頭等大罪啊!”
我自小跟著奶奶長大,她不會講什么大到道理,多是通過一些她經歷過的故事來說教我,兒時許多我是不理解的,但隨著歲月的累積,我逐漸明白新中國建立前出生的她,經歷了太多,也見證了太多,她的節(jié)約是骨子里烙下的痕跡,而她對我的影響就像是春雨般沁入心田、貴如香油。
現如今我已為人母,對于奶奶教我“拒絕浪費”的那些事有了更深的感悟,我想有些教育其實就是一種行為傳承、一種習慣接力,不用過多的語言,只要付諸行動,從自我做起,便會化作一場無聲的春雨,澆灌祖國大地,滋潤子孫后代。(谷海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