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文化
company culture
路遙是陜西文化戰(zhàn)線上的一面旗幟,他的作品《平凡的世界》,曾火遍大江南北,深深激勵了一個時代年輕人的成長。然而,命運多舛,在他寫完《平凡的世界》不過短短4年的時間,卻因患肝病不幸英年早逝。2023年11月17日,是路遙離世31周年紀念日,當我重讀這本文學巨著,猶如再次打開了精神世界的大門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描述的是以20世紀70、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,全景式表現(xiàn)中國當代城鄉(xiāng)社會生活的作品。初讀作品,會有一些讀者認為,小說都是一些陳芝麻舊事的敘述,缺乏新意和美感。但我卻不這樣認為,因為路遙筆下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其每一個章節(jié)、每一個片段,呈現(xiàn)的都是在偉大社會進程中新生一代與世俗、與命運抗爭的恢弘。如窮了幾輩子的“爛包”孫家,抓住發(fā)展先機,一躍成為全村人羨慕的“個體戶”。而在雙水村曾經(jīng)說一不二的村支書田福堂,卻因改革中因循守舊慘遭時代淘汰。再如孫少安和田潤葉雖然兩小無猜,卻因身份懸殊,無奈走向陌路的痛楚......可以說,小說里每一個陰晴圓缺的故事,看似平淡,其實都是生活最原始的底色。不知在巨變的命運面前,你我的內心是否寧靜?
路遙的作品里,描述的人們總是在苦難面前,體現(xiàn)著生命最頑強的活力與倔強。即便是經(jīng)歷一次次失敗,都是默默地承受著,復又一次次在挫折中頑強地站立,永不退縮。僅僅小小的雙水村,已經(jīng)盛載了滿滿的苦楚。如踏實勤勞的孫蘭花望眼欲穿等著丈夫歸來,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丈夫領著別的女人回家的痛楚;如孫少安的磚瓦廠被冒牌燒磚師傅坑倒閉了,欠下一屁股巨債。即便是再崩潰,他也沒想過放棄,而是義無反顧地在艱難中再次投入奮斗。
生活是多變的熔爐。假如沒有經(jīng)歷創(chuàng)傷,沒有經(jīng)歷挫折,就不會有更為輝煌的未來。著名作家周國平曾說:人生有三次成長。一是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;二是發(fā)現(xiàn)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;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。生活中,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敢于認清自我,敢于放下不切實際的想法,就是一種成熟,就能在繽紛復雜的生活中與精彩的人生握手。
悲傷與快樂,煎熬與剛烈,是矛盾中的有機統(tǒng)一。正如路遙所說:“人的生命力,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。”如打零工的孫少平終于找到穩(wěn)定的工作,沒想到卻連遭厄運,心儀的田曉霞在抗擊水患中突然離世,自己在礦難中慘遭毀容,而他決然選擇重回到礦山,要做田曉霞心中最完美的“掏炭男人”。此刻,我想到泰戈爾的名言,“你今天受的苦,吃的虧,擔的責,扛的罪,忍的痛,到最后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?!?/span>
重讀《平凡的世界》,作品中既有路遙經(jīng)歷人生苦難的影子,亦有你我所經(jīng)歷的同樣故事?!镀椒驳氖澜纭防?,路遙是一位生活的強者,亦是一位唯美主義者。他無論是遭受何種挫折、何種打擊,每一次都不肯屈服,總是能從困境里剛毅地走出來。他每一次成功的人生逆襲,其實都有著內在的邏輯密碼。
掩卷長思,路遙的《平凡的世界》是一部用溫暖的現(xiàn)實主義的方式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,是一部用溫暖傳達世事情懷的文學作品。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,也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。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困境中敢于面對生活,敢于挑戰(zhàn)生活,前行的路就會越走越寬。
“沒有跨越不了的暗黑長夜,明亮的太陽總會如期升起。”這是我重讀《平凡的世界》最深切的感受。 (荒原飛鷹)